在眾多的腫瘤名單中,腎癌早已成為患者最恐懼的一種疾病,由于腎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質量,一旦發現就很可能是晚期,傳統的抗癌治療除了作用于癌癥細胞,也會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,常常會導致人們所不愿看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。“找出并直接攻擊致癌的病因”,這是十幾年來驅動癌癥研究的一個核心概念。
葉定偉教授與其他專家研究腎癌癥狀
最近,專訪小編采訪了腎癌方面的知名專家葉定偉教授。采訪過程中,我們將會進一步了解關于腎癌的具體內容。
偶發性腎癌≠早期腎癌
專訪小編:葉教授你好,上面的內容我們了解到,腎癌的危害是不可小覷的,那么,在醫學界是如何定義腎癌的呢?
葉定偉教授:教科書上把腎癌的表現定義為血尿、疼痛和腰部腫塊。但是在臨床治療時,腎癌的表現并不是件能那么容易定義的事。實際上,腎癌病人有一半以上沒有出現教科書中定義的一些癥狀,還有一些還會表現為乏力、體重下降、高血壓。雖然這些癥狀在很多其他類型的腫瘤患者中都會出現,但是腎癌本身確實會造成病人的血壓增高、貧血等情況。
專訪小編:目前,我國的醫療發展水平較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高,那么在診斷腎癌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現嗎?
葉定偉教授:單單依靠表現來直接判斷是否是腎癌并不容易。目前腎癌的主要檢查手段依靠于CT和B超。國外的資料和國內比較老的資料認為,有將近一半的腎癌是偶然被發現的:研究發現,在上世紀80年代偶發腎癌大概在13%,上世紀90年代增加到60%左右,甚至有的研究認為60%以上都是偶發性的腎癌。這里要注意的是,國外各種報道的樣本量和對象是不一樣的。而國內報告的偶發性腎癌比例一直是在30%—40%左右。我們在對病人臨床治療時發現,最近幾年的偶發性腎癌病人越來越多。
相關閱讀>>>>陳勇輝教授提醒:貧血也可能是腎癌信號
但是,偶發性腎癌直到現在,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。這也就是說,偶發性腎癌不一定就是早期的腎癌。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:有一些條件非常好的人,經常被動員去檢查身體,但由于一心鋪在工作上不去做檢查。直到后來,終于有空去做檢查了,但發現已經為時已晚了。
所以,偶發性腎癌病人的越來越多,只能從側面說明病人的治療條件可能越來越好了。
關于我們|招賢納士|聯系我們|用戶協議|幫助中心|網站地圖|內容合作|友情鏈接|新浪微博
免責聲明: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。但不可代替專業醫師診斷、不可代替醫師處方,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。 Copyright ? 2015 QIUYI.CN 京ICP證11101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12994 京ICP備11039101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